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

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顺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性和应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既关注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信息意识等学科素养的培

在顺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性和应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既关注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信息意识等学科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的优化,教学理念的创新,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传输能力、自主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优势也更为突出。基于此,下面就从实践教学层面,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谈谈几点认识。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全局的教学观念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应对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下,应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信息素养。1.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加强教学课程的整合优化,使对学生信息技术和良好信息意识的培养不在局限于信息技术课,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体的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2.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做到精讲多练,遵循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多给学生自主操作和练习的机会,多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基础。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样,在愉悦教学氛围中,更容易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在具体学习中敢于提问、质疑、探究、思考,提升教学的参与性和全过程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阶段,也是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形成的起步时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树立全局统筹观念,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多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探究,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从而更愿意投入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打破教学活动的被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是合作、自主、探究,着重的是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顺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多激励、唤醒、鼓舞,围绕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和全面能力的发展。1.采取分层教学,强调教学的整体兼顾个体。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多观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造成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影响教学的有效落实。当然,实施分层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采取合适的方法,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进一步的提升优等生的学科水平,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水平、巩固学困生的基础水平,使教学达到整体兼顾个体,满足每一位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求。2.注重教学的拓展性和延伸性,提升信息技术学习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多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应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软件,如:图形图像制作、网页制作等等,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基础水平的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学科,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科意识和素养的形成。3.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是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内在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体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去训练和操作,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应用时间,并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去相互交流、探讨,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共享性、便捷性、丰富性等特征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垃圾广告等也充斥着互联网,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加强对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以及网络道德、法制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强化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和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和防范性。

文章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nyxxjs.cn/qikandaodu/2021/0620/1531.html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少儿语言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高校实验室智能管控系统建设简析

电脑与信息技术投稿 | 电脑与信息技术编辑部| 电脑与信息技术版面费 | 电脑与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电脑与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脑与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