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实(3)

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健康管理系统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体检、疾病预防、疾病诊治等进行融合,对于健康监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健康管理系统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体检、疾病预防、疾病诊治等进行融合,对于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打破了原有健康监测信息采集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局限性的限制,将健康管理工作延伸到个人家庭和单位团体,从而提供了全生命周期不间断的健康管理闭环式服务。

[1]徐玲玲,徐婷婷.“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应用现状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1):207-210.

[2]Sadoughi F,Behmanesh A,Sayfouri of things in medicine: A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J].J Biomed Inform,2020,103:.doi:10.1016/.

[3]彰彤,梁光,谢琪,等.“互联网+医疗”在健康管理中的新模式应用及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3):52-53,56.

[4]杨一童,季兴东.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6):8-10.

[5]祁月贞.职工对健康管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5):460-462.

[6]梁玉议,韦莲丝,冯萍.基于互联网+亚健康人群信息化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2995-2997.

[7]张静波,李强,刘峰,等.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8):69-76.

[8]朱兰,黄逸敏,顾丹,等.“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家庭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11):889-893,897.

[9]许佳敏,吕军,谢蓉,等.医院健康管理App 的开发思路及其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46-48.

[10]陶品月,黄惠桥.移动医疗App 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19):22-25.

[11]朱成杰,陈继龙.基于APP 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基层部队的应用前景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80-181.

[12]王秋颖,董怡然,李英超.移动医疗APP 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4):167-168.

[13]杨美娟,王蒙,黄佳苑,等.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健康管理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11(3):196-200.

[14]王素梅,台煜杰.微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以云南省某医院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为例[J].卫生软科学,2020,34(3):95-97.

[15]杨冰磊,杨晓丹,徐玲玲,等.基于微信的家用健康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8,8(4):49-50,53.

[16]邵刚,徐爱军,肖月,等.国外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47-150.

[17]Swarthout M,Bishop health management: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7,74 (18)::10.2146/ajhp.

[18]Fields RW,Gandhi N.Tools for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J].Prim Care,2019,46 (4)::10.1016/

[19]郭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J].健康研究,2016,36(6):601-604.

[20]王一然,王奇金.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解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828-831.

[21]李后卿,樊津妍,印翠群.中国大数据战略发展状况探析[J].图书馆,2019(12):30-35.

[22]姚纯旭,嵇承栋,付强强,等.临床医学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利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5):163-167.

[23]袁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SWOT 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7):22-26,45.

[24]沈杰.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174-176.

[25]阮伟清,戴萌.健康管理理念在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161-164.

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与传统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1-3]。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是大健康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充和完善[4]。当前面对已经开展的健康体检服务,累计了大量可观的数据,由于缺少健康管理平台的科学管理,现有医疗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缺乏对以往健康体检医疗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利用。为提高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能力,为广大民众提供可靠、优质的服务,天津康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康汇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健康管理医疗互联网平台系统,对大众的健康需求展开连续、动态化的跟踪服务,提升我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疗、健康管理的能力。1 健康管理需求分析1.1 业务需求构建一套完善、智能化、信息化健康管理系统平台,以满足日常用户、医疗专家、健康管理师、医护医技人员应用。健康管理系统要求可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信息咨询、网上诊疗、网上查询报告、电子处方、药品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在线监测、慢性病防控、康复工程、线上支付等不同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医疗健康相关服务[5]。健康管理平台具备的功能特点包括:建立和维护个人健康档案、专业医生根据体检信息及时地提供保健建议、灵活的数据统计功能和保障信息安全加密。通过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分析个人健康情况,提供“健康画像”描绘,预测健康“走势”,开出健康处方,帮助使用者“预见未来,遇到健康”。通过个性化、医疗互联网诊疗和健康管理相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精准服务于目标人群,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健康风险因素干预方案及不间断的健康跟踪指导服务 集成需求健康管理平台系统与现有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健康体检、智能可穿戴等诸多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服务于互联网诊断、个人健康档案,建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等应用。远程指导健康体检用户开展健康管理计划并进行自我管理,为不同需求用户制订个人健康指导计划,对用户健康状况展开不间断健康跟踪管理。健康管理平台综合集成数据采集模块、健康档案管理模块、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中医及心理测评模块、健康指导干预模块。从个体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到智能风险分析评估、健康指导方案设计、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形成健康管理服务的生命全周期闭环式管理[6-7]。2 健康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具备完善互联网、智能辅助医疗、跟踪管理等服务功能,满足医疗机构在健康管理和互联网医疗及物联网方面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极大地满足被管理对象的个人需求。平台设计采用全球广域网加移动终端形式,实现健康管理动态化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健康干预服务。健康管理系统由服务平台、应用程序(APP)客户端、微信服务端构成。具备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交互的功能,根据采集的信息对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生成个体健康管理报告及健康指导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减低医疗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医护工作量约50%以上。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工作平台架构见?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图1 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工作平台架构综合平台具有针对门诊、住院患者、体检人员及家庭签约用户的资料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能力,利用慢病等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和分析,生成个人/团体健康管理方案,并提供个体化健康干预方案和跟踪干预功能 健康档案 构建个人/团体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体检报告、健康问卷量表、就医记录、用药记录、可穿戴设备整合体重指数、心电图、血压、血糖、血氧等基于可移动终端采集健康监测数据与健康管理云端系统实时集成,信息采集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平台自动上传监测数据,另一种是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师手动录入用户的填表信?健康评估 根据系统采集的个人/团体健康信息,利用系统的评估模型智能判断用户的健康现况,包括重要体检指标及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汇总、生活方式分析及建议、个人异常数据的解读与复检等建议和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评估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生成团体报告用来呈现团队的整体健康状况[8] 健康干预 系统采用站内信、网络在线、视频语音等形式。系统会根据系统内的个人健康干预计划、干预方案(支持设置是否需要审核)和客户健康状况生成新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醒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师开展健康指导工作。干预形式支持电话、上门、现场活动等,健康情况的记录、依从度评分和查询统计,均支持工作量统计。针对条件筛选出来人员,批量发送短信并记?个人客户端APP个人客户端APP 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客户端的移动健康管理应用程序,已经开发应用了IOS、Android两个版本,是集健康信息的更新、查询和互动为一体的个人自助掌上健康宝典[9-12]。主要功能包括:健康信息实时掌握、健康问卷一键提交、健康指标自助上传、分析反馈指导建议、在线进行互动咨询,能进行多样化指导与干预、动态展示健康任务、饮食运动个性推荐、定期推送健康咨询、互动体验健康应用等。系统方便易用,能随时随地掌握健康信息数据,支持多品牌、多类型家用设备数据的无线传输,可手机填写问卷,能实时提交数据,可提供个性化移动健康管理,能即时接收健康互动干预,内置多种趣味健康应用,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 个人微信健康管理服务微信服务平台与综合平台配合使用,能够辅助综合平台完成更多的服务功能,是集机构介绍、门诊和体检预约、健康自测、信息推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微健康管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医院及健康机构全面介绍、健康信息随时掌握、健康问卷在线提交、健康报告解读反馈、门诊和健康体检一键预约、健康自测个性选择、健康咨询动态接收、健康模块按需定制、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介绍和预约等[13-15]。3 健康管理的平台发展和应用前景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在健康管理实践上已经有20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16-18]。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研究成果的共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人们的健康风险也不一样,导致对健康危险因素识别评价的标准存在差异。面对上述实际问题,完全参照国外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式意义不大。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强的健康需求,以及政策持续加码大健康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 号)等国家政策,把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转变到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大健康”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19-23],为促进我国健康管理智能化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积极发展AI 互联网在智慧医疗及大健康领域中广泛运用。国内各大医院和诊疗机构的健康管理中心相继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19 年3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3000 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建设工作。为适应国家“大健康”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构建智慧健康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该系统主要是基于Power-builder 等软件作为基础,利用Oracle 等储备量非常丰富的数据库作为后台研发,同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AI 系统开展健康评估,给用户提供带有智能分析的健康管理报告,是对原有体检管理系统软件功能的极大提升[24]。当前,我国现有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采用健康体检和检后的健康跟踪管理服务,对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5]。健康管理工作尚且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健康监测信息采集方式陈旧、信息延迟、智能化程度较低;健康管理复合型人才欠缺,工作中缺少能够有效利用采集信息、深入挖掘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人才,大多数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单因素分析或简单统计模型评估,对于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健康干预方案的制订依据主要是疾病作为研究重点,缺乏对生活方式、运动干预、营养膳食等的深入研究,对于个性化健康指导缺乏学有的深研究;健康管理后续的不间断长周期动态跟踪服务评价不足,只有做好跟踪服务不间断,不断调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方案,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健康管理系统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体检、疾病预防、疾病诊治等进行融合,对于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打破了原有健康监测信息采集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局限性的限制,将健康管理工作延伸到个人家庭和单位团体,从而提供了全生命周期不间断的健康管理闭环式服务。[参考文献][1]徐玲玲,徐婷婷.“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应用现状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1):207-210.[2]Sadoughi F,Behmanesh A,Sayfouri of things in medicine: A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J].J Biomed Inform,2020,103:.doi:10.1016/.[3]彰彤,梁光,谢琪,等.“互联网+医疗”在健康管理中的新模式应用及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3):52-53,56.[4]杨一童,季兴东.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6):8-10.[5]祁月贞.职工对健康管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5):460-462.[6]梁玉议,韦莲丝,冯萍.基于互联网+亚健康人群信息化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2995-2997.[7]张静波,李强,刘峰,等.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8):69-76.[8]朱兰,黄逸敏,顾丹,等.“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家庭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11):889-893,897.[9]许佳敏,吕军,谢蓉,等.医院健康管理App 的开发思路及其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46-48.[10]陶品月,黄惠桥.移动医疗App 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19):22-25.[11]朱成杰,陈继龙.基于APP 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基层部队的应用前景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80-181.[12]王秋颖,董怡然,李英超.移动医疗APP 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4):167-168.[13]杨美娟,王蒙,黄佳苑,等.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健康管理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11(3):196-200.[14]王素梅,台煜杰.微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以云南省某医院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为例[J].卫生软科学,2020,34(3):95-97.[15]杨冰磊,杨晓丹,徐玲玲,等.基于微信的家用健康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8,8(4):49-50,53.[16]邵刚,徐爱军,肖月,等.国外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47-150.[17]Swarthout M,Bishop health management: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7,74 (18)::10.2146/ajhp.[18]Fields RW,Gandhi N.Tools for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J].Prim Care,2019,46 (4)::10.1016/[19]郭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J].健康研究,2016,36(6):601-604.[20]王一然,王奇金.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解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828-831.[21]李后卿,樊津妍,印翠群.中国大数据战略发展状况探析[J].图书馆,2019(12):30-35.[22]姚纯旭,嵇承栋,付强强,等.临床医学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利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5):163-167.[23]袁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SWOT 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7):22-26,45.[24]沈杰.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174-176.[25]阮伟清,戴萌.健康管理理念在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161-164.

文章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nyxxjs.cn/qikandaodu/2021/0215/932.html



上一篇: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健康贵州新景象

电脑与信息技术投稿 | 电脑与信息技术编辑部| 电脑与信息技术版面费 | 电脑与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电脑与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脑与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