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信息技术与高校文学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2)

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基于Web Quest的课前探究 文学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自己的课程特色,此类课程无需复杂的网络程序,网络只是知识的一种获取媒介,因此课程教

二、基于Web Quest的课前探究

文学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自己的课程特色,此类课程无需复杂的网络程序,网络只是知识的一种获取媒介,因此课程教学的线上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前和课后。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我们主要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材料和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除此之外,针对一些有争议的课程问题,我们采用了基于Web Quest的课外融合教学模式。这种课前的Web Quest探究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设立的,Web Quest创始人伯尼·道奇等人为 Web Quest给出的定义为:“一种以探究为取向、利用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使用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得的。”[2]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模式有六个模块:Introduction部分主要帮助学生明晰单元学习的任务,也就是“要学什么”;Task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晰自己 “要做什么”;Process部分主要是一个任务分解,教师指导学生明晰自己“要怎么做”;Resources部分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清单(平台资源和相关网络资源);Evaluation部分是此次探究学习的一个成果 (作业);Conclusion部分是一个学习的反思和经验总结,力求能举一反三。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曹禺及其《雷雨》”这一知识单元的教学为例,这种Web Quest课前探究模式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Introduction:戏剧是一种叙事艺术,其故事性决定了戏剧叙事会围绕某一主人公展开,这一人物对戏剧主题、戏剧结构和戏剧矛盾冲突都起到关键作用。

Task:从戏剧主题、戏剧结构、戏剧矛盾冲突等几个方面探讨《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目前学术界有“周朴园说”“周萍说”“蘩漪说”“雷雨说”等几种说法,你认为是哪一种,结合戏剧文本分析原因?

Process:提醒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注意阅读戏剧文本。

Resources: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中国知网的研究论文。

Evaluation:学生提供PPT,上传到网络,各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推选出参加课堂汇报的小组,供课堂讨论。

Conclusion:教师总结有关文本分析的视角问题,要立足文本展开分析,切记不要主观臆断和盲从。

对于Web Quest课前探究模式而言,“Quest”的设计尤为重要,选题要具体但要有讨论的余地,也就是争议性,比如在“鲁迅及《阿Q正传》”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围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什么,如何评价,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不同的争议,值得学生去探究。这种探究最好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以3-5人为宜,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引进竞争机制,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每一个Web Quest课程单元推荐2-3组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展示探究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可以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本阅读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非常契合当下混合式教学的宗旨。对于一门48课时的文学类专业课而言,这种Web Quest课程单元一个学期可以设置5-8次,这主要是基于文体原因,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体的阅读欣赏机制不同,因此每一种文体可以选取1-2个代表案例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作品选读》等文学类课程,对于《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基础课则可以采用主题的形式设置Web Quest课程教学单元,如选取“青春”“爱情”“大学”“原乡”“人生”“自然”等为主题贯穿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网络媒介和课本中的经典文本,阐释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以此达到文化浸润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基于多媒体展示的翻转课堂

当下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存在 “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为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和阅读的碎片化,学生很少会花时间去阅读文学经典,尤其是一些长篇小说作品,这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境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不知所云”,甚至低头“沉浸于手机”,教与学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以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3]正是基于上述教学改革的目的,我们发现重构文学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生态是整个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与文学类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基于多媒体展示的翻转课堂形式,采用这一方式的原因:一方面受制于学校的教学硬件配置,教室多为多媒体投影教室,但无法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或两人一台计算机的技术支撑环境);另一个方面是此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文学类课程不同于一些技术类操作课程,此类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冰冷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基于多媒体展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小组)在Web Quest课前探究模式中对原始文本(文本及相关评论)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利用翻转课堂展示前期课前探究的成果(PPT),全班学生围绕此成果展开讨论,在教师释疑中提升文学阅读和欣赏能力。

文章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nyxxjs.cn/qikandaodu/2020/1008/649.html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办法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探索

电脑与信息技术投稿 | 电脑与信息技术编辑部| 电脑与信息技术版面费 | 电脑与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电脑与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脑与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